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在菜市场肉摊前——这猪肉
也太鲜了吧
红扑扑的像自带美颜
结果回家一看……
怎么秒变“灰姑娘”了
是谁在玩“颜色魔术”
灯光一开:奥斯卡级演技
灯光一关:当场穿帮
下面,通过这组漫画
带你拆穿“灯光滤镜”的套路







在农贸市场和生鲜超市,许多肉类、水果摊位上方都悬挂着特殊的红色灯具,业内俗称“生鲜灯”。在这种灯光的照射下,猪肉显得鲜红透亮,水果看起来饱满诱人,仿佛自带“美颜滤镜”。然而,消费者买回家后却发现,原本“光鲜亮丽”的食材,在自然光下却黯然失色,甚至让人怀疑“是不是被调包了?”
这种利用特殊灯光改变食品外观的行为,是否涉嫌误导消费者?答案是肯定的!
法条链接
2023年12月1日新修订的《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七条第二款,其中明确规定“销售生鲜食用农产品,不得使用对食用农产品的真实色泽等感官性状造成明显改变的照明等设施误导消费者对商品的感官认知。”因此,“生鲜灯”属于销售生鲜食用农产品明确禁止使用的工具。
根据《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由县级以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检察官提示
照明等设施配置应做到“四个不得”
生鲜食用农产品经营者不得通过以下“擦边球”方式变相影响消费者对生鲜食用农产品的感官认知:
(一)不得使用有色光源

(二)不得使用有色灯罩改变光源色泽

(三)不得外罩有色塑料袋等设施改变光源色泽

(四)不得使用大面积有色围栏或者背景板干扰消费者感官认知

(如室内肉摊使用大面积的高彩度背景墙,室外肉摊使用红色半透光遮阳棚等,均可能影响顾客对于肉品颜色等感官判断)。